论著

  • 2009-2010年濮阳市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分析

    徐国锋;张清杰;王爱梅;孟晓飞;

    目的在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平台框架下,通过对濮阳市2009-2010年流感感染人群流感病毒核酸的实验室检测,了解新甲型H1N1及其它流感病毒在濮阳市感染人群中病毒型别的构成,密切关注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对病毒变异等重要情况进行分析,向国家流感中心提供重要检测数据,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甲型H1N1流感病毒RT-PCR检测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使用Real-time RT-PCT和RT-PCR对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和季节性H1、H3和A、B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09年5月-2010年12月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776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86份,阳性率为49.74%。386份阳性标本中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26份,占流感病例阳性标本的比例为58.55%。2009年9月12日检出首例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此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持续上升,2009年11月份达到高峰,为73.11%,12月份后开始下降,2010年3月份后再未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对125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总体病毒分离阳性率较低,只有18.40%。结论 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是本次流感大流行的高发季节,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这波流感大流行的优势毒株。但季节性流感病毒也同时存在。

    2011年04期 v.22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7 ]
  • 2005年河南省局部地区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王建丽;马宏;许玉玲;黄丽莉;郭大城;张爱梅;张保华;

    目的了解河南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主要流行菌型。方法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NTSYSpc 2.1软件聚类分析。结果来自河南省两个监测点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6株分离菌,根据XbaI酶切PFGE基因指纹图谱分析6,株菌出现5个PFGE基因型别:甲、乙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3个PFGE型别。结论明确了2005年河南局部伤寒沙门菌流行菌型为X1、X2、X3三个基因型别,副伤寒沙门菌流行菌型有X4、X5基因型。

    2011年04期 v.22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0 ]
  • 357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毒载量结果分析

    白玉奎;罗中军;江浩;尹洪建;

    目的分析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人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评价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汝南县2010年的所有免费检测病毒载量的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病人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到水平(VL<50)的患者215/357例,占60.23%;病毒学失败患者132/357例,占36.97%;疗效不确定或需要重复检测的患者10/357例,占2.80%。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效果显著。

    2011年04期 v.22 24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6 ]
  • 急进高原个体外周血氧自由基变化与急性胃肠粘膜损伤分析

    孙泽平;郑必海;陶成芳;周晓波;黄文超;

    目的对急进高原个体外周血氧自由基变化与急性胃肠粘膜损伤情况分析。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分别于进入高原前1 d、进入高原第3 d和第7 d进行胃镜检查,并同步抽取血液标本,对其外周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20例平原个体急进高原后第3d及第7d胃镜检查阳性例数分别为17例(约85%)和10例(50%),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出血、充血、淤血、糜烂、溃疡等胃粘膜损伤。MDA、H2O2与进入高原前比较,除MDA第7 d P>0.05外,其余均显著升高,以第3 d表现明显(P<0.01)。结论高原急性缺氧可导致个体急性胃肠粘膜损伤,并且跟其缺氧后的氧自由基显著升高存在明显的关系。故对于急进高原胃肠道症状明显者,应给予胃肠道粘膜保护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这对减轻急进高原者胃肠道粘膜的损伤和降低急进高原者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1年04期 v.22 251-252+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11 ]
  • 2008年三门峡市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雒进才;吴彦领;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及河南省《2007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要求,2008年在三门峡市大骨节病病区选择地形、地貌、生产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代表性的陕县张村乡窑店、庙洼村,灵宝市朱阳镇朱阳村进行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调查,同时拍右手X线片、采集部分儿童发样和当地粮样。儿童发硒、粮食硒测定采用23,一二氨基萘荧光法。在灵宝市、渑池县、陕县、卢氏县大骨节病病区乡进行16岁以上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共检查7~12岁儿童190人,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拍摄右手X线片190人,X线阳性3人,检出率为1.58%(3/190)。共调查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16 222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6.65%(1 079/16 222),其中I度为4.46%(723/16 222),Ⅱ度为1.82%(295/16 222),Ⅲ度为0.38%(61/16 222)。儿童发硒平均值为(0.319±0.128)mg/kg,粮食硒平均值为(0.031±0.009)mg/kg。结论三门峡市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已基本控制,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应继续开展病情监测,加强对成人大骨节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以治疗现患病人为目的的二级预防。

    2011年04期 v.22 253-25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 ]

检验技术

调查研究

  • 许昌市襄城县市售茶叶中6种元素含量及评价

    顾亚涛;任增辉;

    目的 2010年测定襄城县市售8类茶叶中铁、锰、锌、铜、铅、砷6种元素含量,对其卫生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方法茶叶样品通过浓硝酸-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铁、锰、锌、铜、铅含量,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含量。结果 8类茶叶中铁含量分布在64.4~399.1 mg.kg-1之间,锌含量分布在8.1~19.8 mg.kg-1之间,锰含量分布在167.5~957.5 mg.kg-1之间。茉莉花茶中铜、铅含量超出国家规定限量,砷含量均符合标准限量。结论市售茶叶整体卫生质量合格,散装茉莉花茶铅、铜含量较高。

    2011年04期 v.22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76 ]
  • 2009年洪雅县农村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与对策研究

    黄涛;杨睿瑶;郭守斌;

    目的了解当前洪雅县农村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方法洪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9年7~8月采用3日称重记账法和体格检查,对随机抽样的2 560户农村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以谷类、薯类和蔬菜为主,豆类和动物性食品消费量极少;热能和多种营养素摄入充足,但视黄醇当量、核黄素、钙、锌、硒摄入严重不足,钠和铁的摄入量超标。居民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构成百分比分别为12.20%和17.30%、15.40%。贫血检出率10.10%,VitA缺乏病的检出率为5.50%。结论我县农村居民己解决温饱,但仍存在一些营养问题,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需针对性采取措施。

    2011年04期 v.22 261-26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 驻马店市居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调查分析

    张大厚;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以及获知途径,为今后合理营养健康教育以及膳食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九县一区抽取城市和农村居民1 968名就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驻马店市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仅为26.40%,对指南第一至十条的知晓率在21.20%~26.40%之间;城乡居民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高于农村;不同性别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高于男;不同文化程度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高者知晓率相对较高;居民获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和报刊。结论驻马店市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普遍较低,需加强对居民膳食指南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2011年04期 v.22 263-264+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42 ]
  • 2010年南阳市辖县(市、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

    张绍丽;何旺杰;杨奇春;

    目的总结2010年南阳市辖区常规免疫工作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方法对2010年该市辖区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调查接种率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常规免疫5种疫苗的首针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调查接种率均在95.00%以上;D值评价为不可信;R值评价可信最多,占各县各苗的71.20%(37/52),宛城区、卧龙区、方城县和镇平县的可信度最高;除去脊灰疫苗,百白破的接种报告可信度为100.00%;其次为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可信度均>60.00%;含麻疹类疫苗的报告可信度最低,50.00%可信,25.00%的可疑和不可信。结论 R值评价方法可信;唐河、邓州等地需提高接种率报告质量。

    2011年04期 v.22 26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 微柱凝胶法筛选新生儿黄疸患儿不规则抗体假阳性分析

    岳晓红;郭振欣;

    目的应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新生儿黄疸患儿不规则抗体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方法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做抗体筛选试验。结果做抗体筛选的869例患儿中用微柱凝胶卡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其中2例被确认为假阳性,占13.33%。结论用微柱凝胶技术(MGT)检测不完全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结果直观可靠,但其试验条件有一定要求,否则易引起假阳性反应。

    2011年04期 v.22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5 ]
  • 健康教育缓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效果研究

    刘占红;谷春;孙洪敏;于海涛;

    <正>当工作需求超过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时就会发生职业紧张,职业紧张可使人体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免疫等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变化,从而影响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1]。调查资料表明护理人员比其他行业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紧张[2-3]。

    2011年04期 v.22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1 ]
  • 2009年许昌市4843名高考学生体检视力资料分析

    梁辉;王岩;李杨;李田天;

    目的了解2009年许昌市参加高考体检学生视力状况,制定有效对策。方法对2009年许昌市市直4所高中4 843名高考生体检结果中的视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参检考生视力低下率82.85%。其中女生2 484人,视力低下率85.23%;男生2 359人,视力低下率80.56%。结论高考考生视力低下率仍然较高,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应不断探讨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制定各阶段中小学生的个性化眼保健方案,建立定期监测制度,降低学生的视力低下率。

    2011年04期 v.22 27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 许昌市实验小学6岁儿童龋病调查

    刘金萍;王岩;谢新礼;

    目的调查许昌市实验小学6岁儿童患龋情况,以便给相关研究积累资料。方法自然光下,用平面镜,5号探针进行口腔检查。结果男性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均高于女性乳牙患龋率和龋均。结论该调查显示儿童乳牙患龋率男性和女性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调查情况一致。

    2011年04期 v.22 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8 ]
  • 9490名农村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情况分析及对策

    李素贞;

    目的为了解河口区农村妇女乳腺病发病情况,筛查乳腺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保障妇女健康。方法对河口辖区35~49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病普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乳腺普查9 490人,患病1 332人,患病率14.00%,其中,乳腺增生性疾病991人,患病率为10.45%,查出乳腺癌9例,患病率0.10%。结论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最常见,30~40岁已婚妇女多见。妇女乳腺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亟待加强,努力提高农村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水平,降低患病率,任重道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2011年04期 v.22 27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 鹤壁市975例女工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孙海芹;

    目的了解鹤壁市女工妇科病患病情况,以制定干预方案,提高女工的健康水平。方法鹤壁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于2009年9月-2010年8月对市区11个企业单位975例已婚女职工进行了妇女病普查。结果 975例已婚女职工,患病人数506例,患病率51.89%(患2种病只计算1次)其中宫颈炎患病率最高为389例,占39.89%,其次为乳腺疾病231例,占23.69%,宫颈炎以31~40岁年龄为主。结论宫颈炎和乳腺疾病是我市女工的常见病,应重视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以预防癌症为主要目的 ,加大女工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强化女工自我保健意识,定期检查以早发现,早治疗妇科疾病。

    2011年04期 v.22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 ]
  • 信阳市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行为学和血清学调查分析

    魏卫;

    目的了解信阳市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性病感染现状,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按信阳市浉河区涉性场所分布图建立抽样框架抽样,开展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干预和采样监测。结果共调查405名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平均年龄为23.81岁,与性伴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71.35%。共检出HIV阳性1人,阳性率0.25%,检出梅毒5例,阳率为1.23%。未检出丙肝感染者。结论信阳市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不安全行为,已经有艾滋病、梅毒的流行,加强对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工作十分必要。

    2011年04期 v.22 27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8 ]
  • 2008—2010年邓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李光增;高文迪;杨玉奇;

    目的了解邓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工作的开展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邓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的1 575例求询者的基本情况及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575例求询者中,男女之比为1.05:1(805/770),20~49岁占70.40%,已婚有配偶占67.90%,小学占30.70%,初中占44.60%,求询者类型以配偶/固定性伴阳性者和非婚异性性接触为主,分别占25.14%和25.02%。共检出阳性者39例,检出率为2.48%。结论 VCT门诊是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及病人并有效采取行为干预措施的重要窗口。随着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的开展,非婚异性性行为在VCT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应进一步加强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2011年04期 v.22 279-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 ]
  • 西峡县控制白喉效果分析

    王宜果;袁有华;于朝选;

    目的了解西峡县控制白喉的现状。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峡县历年白喉发病资料,历年白喉免疫接种资料及历年白喉疾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57-1978年西峡县白喉平均发病率1.33/10万,平均死亡率0.28/10万,1979年至2010年连续32年无白喉病例发生。自1963年西峡县开始接种白喉类毒素,1985年起白喉类毒素年均接种率在90.00%以上,健康人群锡克氏试验阴性率达87.77%,自1984年进行的白喉疫情监测,监测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和住院患者2 341 130例,未发现白喉病例。结论西峡县实施计划免疫控制白喉效果显著,已达到消除白喉目标。

    2011年04期 v.22 28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 ]
  • 周口市城乡居民乙型肝炎认知情况调查

    于学华;韩萍;张晓峰;

    目的了解周口市城乡居民的乙型肝炎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乙型肝炎防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周口市2个社区居委会和2个村民组为调查点,随机抽取1 000名20岁以上成人居民采用问卷法调查乙型肝炎知识水平。结果居民对乙型肝炎是传染病、接种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的知晓率较高(>90%),而对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中水和食物、空气、性接触的知晓率较低(<50%);低年龄组、高文化程度得分高于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医务和科技人员的均分最高,农民和其他职业的均分最低,城市居民均分高于农村居民;知识来源为媒体的最多。结论周口市城区居民总体乙型肝炎知识的知晓程度参差不齐,应加强针对低知晓率人群的乙型肝炎知识健康教育。

    2011年04期 v.22 28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8 ]
  • 临沂市罗庄区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体系研究浅析

    邢广义;顾宗玉;唐正松;

    目的积极探索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措施,为乙肝综合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以临沂市罗庄区医院为基础的新生儿预防接种室、预防接种门诊,提高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推广全民接种乙肝疫苗;广泛开展乙肝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加强部门合作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发放乙肝疫苗接种三联单提高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对乙肝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居民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0~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均显著提高,HBsAg携带率明显降低,尤其是全区0~60岁居民HBsAg携带率由研究实施前的9.92%降至实施后的6.46%,其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0.71,P<0.005),乙肝患者诊疗费用是乙肝疫苗接种费用的130余倍,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的实施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新模式,为制订乙型肝炎综合防制免疫措施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1年04期 v.22 284-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4 ]
  • 开封市农村居民高血压病季节发病特征

    苏静;李惠;徐丹;侯玉;卢大雷;

    目的了解开封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病的季节发病特征,探索性别、年龄因素与高血压病季节性发病的相关性,分析研究高血压病发病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逐月逐年追踪收集2008-2010年开封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的住院就诊资料,对其中患高血压病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高血压病高发于3、4月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随之增高,性别组的患病率好发月份没有明显区别。结论开封地区高血压病呈季节性的发病特征,是由地理纬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综合影响所致。其中地理纬度、气候气象、饮食因素对高血压病的季节性高发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可为预防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相关依据。

    2011年04期 v.22 287-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0 ]
  • 渑池县陈村乡农村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

    崔玉霞;张炳;张燕;

    目的了解渑池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现状。方法根据知情同意原则,采取入户询问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和对健康促进的需求等。调查员采用分级培训,调查过程和调查表均经检查、核对,以保证调查质量与信度,调查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均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结果本次调查高血压209例,患病率为18.8%,不同性别的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213,P>0.05)。男性和女性居民年龄别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2.50,P<0.01),即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25~34岁患病率为3.70%,65岁以上高达31.80%。本次调查糖尿病84例,患病率为7.60%,不同性别的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083,P>0.05)。性别、年龄别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2.75,P<0.01),提示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25~34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20%;55~64岁最高,达13.40%。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发病有随着年龄增大而呈升高的趋势。

    2011年04期 v.22 289-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9 ]
  • 2009—2010年中原油田机关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李富冉;王莹;

    目的了解中原油田机关职工的健康状况以及随时间变化情况,为疾病的早期干预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原油田机关职工2009-2010年健康体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的检出率高,男性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年各种疾患的检出率均比2009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原油田机关职工的身体状况不容忽视;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对其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干预是提高健康水平的关健。

    2011年04期 v.22 29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4 ]
  • 某高校职工血脂及高脂血症分析

    孙建光;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晨抽取空腹12 h静脉血,检测空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分析不同年龄血脂变化规律及不同性别高脂血症各种类型的发生特点。结果女性高脂血症发生率及高脂血症总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高(P<0.001),50岁前男性高血脂发生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高甘油三酯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总胆固醇水平高于男性(P<0.05),男性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女性(P<0.05)。结论高脂血症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2011年04期 v.22 29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4 ]
  • 济源市化工企业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

    贾合河;吴建荣;刘娇;

    目的了解济源市化工企业工人脂肪肝发病情况,探索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济源市两家化工企业942名职工为观察组,其他行业人员931人为对照组,检测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采用B型超声仪对人体肝脏进行检查,同时检查其肝功能、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工作场所中存有甲苯、二甲苯、氯乙烯、苯胺、正己烷等,但检测数据未超标;观察组942人中检出脂肪肝患者59人,检出率为6.26%;对照组931人检出脂肪肝患者37人,检出率为3.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P<0.05)2,组不同年龄组脂肪肝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5)。结论化工作业工人脂肪肝发病率高于其他行业,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该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

    2011年04期 v.22 29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7 ]
  • 周口市餐饮业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王凯;

    目的评价周口市餐饮业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单组前后比较设计,以培训前后测试及量化评分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卫生知识培训前后餐饮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卫生知识和餐饮店卫生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培训前后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抓好餐饮业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和经常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卫生管理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素质,而且对提高餐饮店卫生状况,减少食源性疾病,将起到重要作用。

    2011年04期 v.22 297+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4 ]
  • 2083名海西州饮食服务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刘清;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海西州饮食服务从业人员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感染情况。方法对2 083名饮食服务从业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在2 083名从业人员中,HBsAg阳性29例,阳性率为1.39%。从性别分布看,男、女从业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1);从民族分布看,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从年龄分布看,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P<0.005)。结论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较高,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及早发现病人并及时采取措施,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2011年04期 v.22 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 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教育效果影响分析

    李彩红;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早教组按照家长学校接受培训的人与幼儿的关系,分为父母监护组和其他人监护组,对比各组儿童的发育商及身高、体重。结果父母监护组的儿童发育商为106.56±6.23,其他人监护组为95.23±5.47,明显高于对照组(87.24±7.25)。结论早教对儿童身心发育非常必要,早教的家长学校内容应根据监护人不同分组培训。

    2011年04期 v.22 299-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09 ]
  • 2004-2010年信阳市无偿献血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严明钧;

    目的通过对2004-2010年信阳市中心血站共150 442人次的无偿献血进行分析,了解信阳市中心血站近7年所采血液因经血传播疾病等所致不合格率的变化动态。方法采用χ2检验,对近7年无偿献血因经血传播疾病等所致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因经血传播疾病所致的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血站内部质量管理,培养稳定的献血者队伍,排除采供血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所采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

    2011年04期 v.22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0 ]

疫情分析

  • 2004—2010年商丘市丙肝流行病学分析

    余瑞芳;刘亚;刘怀印;

    目的对2004-2010年商丘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2004—2010年报告的丙肝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商丘市共报告丙肝病例4 06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23/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年份是2004年(1.11/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2010年(16.57/10万),发病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2.64%,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6.17%。结论医源性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是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及采供血管理,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护知识,是控制丙肝的有效措施。

    2011年04期 v.22 303-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06 ]
  • 1991—2008年罗山县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陈金霞;谌才辉;陈香兵;

    目的了解1991-2008年罗山县甲、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991-2008年罗山县甲、乙型肝炎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08年罗山县甲型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21/10万,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4.18/10万,发病呈波动趋势;15岁以下儿童甲、乙型肝炎发病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影响罗山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在1991—1995年间以甲型肝炎为主,在1996—2008年间以乙型肝炎为主,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2011年04期 v.22 305-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6 ]
  • 2009-2010年天津市汉沽区细菌性痢疾监测结果分析

    唐玉香;

    目的了解汉沽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对菌痢病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在报告菌痢病例175例,无死亡病例,发病集中在5~10月份,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应针对儿童发病多,夏秋季发病高等特点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疫情暴发,将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2011年04期 v.22 308-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2 ]
  • 100例甲型流行性感冒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冯得香;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所致流行性感冒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在互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观察治疗的100例流行性甲流患者进行病因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临床诊疗特点。结果此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在1~2周,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畏寒、乏力、恶心、咽痛、咽喉红肿、糜烂充血、咳嗽、和全身酸痛、有少部分患者胸痛、气促和呼吸困难。经PCR检测是甲型流感病毒(H1N1)。经抗病毒、抗感染、支持等综合治疗后99例全部治愈,1例重症患者转至省级传染病医院治疗。结论此次疫情是甲型流感病毒(H1N1)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暴发,临床特点却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011年04期 v.22 310+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4 ]

卫生监督监测

  • 2006—2010年河南省食物中毒报告情况分析

    叶冰;张书芳;吴绍彬;王中州;

    目的了解河南省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对2006—2010年河南省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共上报食物中毒55起,中毒人数2 180例,死亡19例;其中每年的二、三季度是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学校集体食堂和居民家庭是中毒的高发场所;中毒起数最多的食品是植物性食品;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结论提高全民卫生素质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对食品从业人员特别是对集体食堂加工、烹调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对农药、鼠药、食品添加剂等加强监督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

    2011年04期 v.22 3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88 ]
  • 2009—2010年岐山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田省鱼;

    目的了解岐山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1]对2009-2010年岐山县160份农村饮用水水样进行了检测。结果 160份水样合格率73.10%,不合格率为26.90%,不合格项目为肉眼可见物、铁、锰、硝酸盐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结论通过检测反映出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存在一定隐患,需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2011年04期 v.22 314+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 ]
  • 2009-2010年天津市汉沽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张永芝;

    目的了解汉沽区各医疗单位消毒与灭菌效果,进一步落实医院消毒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卫生行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WS 310.3-2009》,卫生行业《医务人员手WS/T 313.3-2009》执行。结果 2年各类消毒灭菌效果的总平均合格率是92.96%,压力蒸汽灭菌的平均合格率是91.67%,空气的平均合格率是70.59%,物体表面的平均合格率是97.46%,医务人员手的平均合格率是94.83%,使用中的消毒液的平均合格率是97.22%。结论汉沽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较好,但空气消毒的合格率较低,卫生消毒质量还有待提高。

    2011年04期 v.22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 一起家庭聚集性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引发的思考

    李建富;邢广杰;

    <正>2010年10月12日,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发生一起食用卤面引起的农村家庭聚集性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证实系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1卤面的制作过程开封县袁坊村25组村民,

    2011年04期 v.22 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4 ]

诊疗技术

  • 产后出血43例分析

    花更茹;杨文;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12月所发生的43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43例,发生率为2.19%,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5.12%,胎盘因素占23.26%,软产道损伤占6.98%,凝血功能障碍占2.32%。结论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2011年04期 v.22 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 多排螺旋CT在儿童多生牙诊断中的应用

    侯燕莉;荆长有;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组技术在多生牙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2例疑为多生牙的儿童进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年龄8~11岁,平均9.5岁。应用多层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行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mationg,MPR)、三维重建(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CPR)、表面遮盖显示法(shaded surface displap,SSD)、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获得多生牙的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的影像。结果 12例均为上颌多生牙,其中7例为1枚多生牙5,例2枚;12例均发生于混合牙列期;发生于上颌两门齿正中2例,上颌左第一门齿后5例,上颌右第一门齿后2例,上颌右第一门齿处2例,上颌左第一门齿前1例;多排CT后处理技术可全方位立体的展现多生牙的数目、形态、位置、大小、方向、与颌骨及邻近牙齿的关系。结论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儿童多生牙,对于儿童多生牙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011年04期 v.22 319-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 ]
  • 胸腺五肽与乙肝疫苗联合肝复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王水旺;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与乙肝疫苗联合肝复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65例,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胸腺五肽与乙肝疫苗联合肝复胶囊药物治疗6个月;对照组仅给予肝复胶囊药物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HBeAg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1.03%和46.15%;对照组分别为15.38%和19.2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与乙肝疫苗联合肝复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2011年04期 v.22 32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 妊娠合并肾绞痛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仇爱华;

    <正>台前县妇幼保健院1999年6月至2009年11月共诊治妊娠合并肾绞痛56例,诊治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年龄21~35岁。妊娠<12周者8例,12~28周者25例,>28周者23例。经超声或泌尿系磁共振水成像(MRU)检查确认为尿路结石

    2011年04期 v.22 322-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7 ]
  • 金属预成冠修复乳磨牙大面积缺损临床观察

    陈丽军;

    目的乳磨牙大面积缺损充填治疗后,充填物极易脱落,采用金属预成冠修复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17例乳磨牙大面积缺损患儿共403颗牙齿,进行牙体预备,预成冠粘着固位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术后6、12、18个月定期观察,失败29例,余均无继发龋及牙周刺激,与邻牙有正常接触关系,确保正常的牙弓长度。结论乳磨牙预成冠对大面积龋损牙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2011年04期 v.22 324+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4 ]

综述

  • 高新制造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及预防

    王革;

    职业紧张日益影响高新制造业工人健康,已成为职业卫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职业紧张研究的基本情况,探讨了职业紧张的理论与机理,调查讨论了高新制造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状及危害,提出了预防与控制职业紧张,保护高新制造业工人健康的的措施。

    2011年04期 v.22 325-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