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

  • 带状疱疹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河南专家共识

    史鲁斌;范张洁;杜冰会;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带状疱疹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因为疫苗本质的因素、受种者个体差异及接种操作等原因,少数受种者接种后可能会出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本共识针对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重点阐述了其识别及处理方法。通过这份专家共识,希望能为预防接种工作者在处理带状疱疹疫苗不良反应时提供参考,同时提高公众对带状疱疹疫苗安全性的认识,增强接种信心。

    2024年08期 v.35 561-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50 ]

病毒性肝炎防控专题

  • 2021年河南省某监测点178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

    李军;韦亚名;杨凯朝;张肖肖;史鲁斌;豆巧华;郭永豪;姬艳芳;杜冰会;张延炀;

    目的 开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母亲所产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Hep 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血清学监测(PVST),评价其母婴阻断效果;为免疫失败的易感儿童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以降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风险。方法 2021年,在周口市淮阳区国家PVST监测点,以HBs Ag阳性母亲及其所产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1~2个月,采集静脉血开展HBs 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并对HBs Ag阴性且抗-HBs阴性的易感儿童进行乙肝疫苗的再次免疫。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78例HBs Ag阳性母亲所产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及时接种率、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均为100.0%;阻断成功174例,成功率97.8%。发现易感儿童36例,对其再次进行免疫,其中18例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全部产生了保护性抗体;18例未采集血清标本,其中7例完成了全程免疫,11例未完成。HBs Ag单阳性组和HBs Ag、HBe Ag双阳性组的母婴阻断成功率分别为99.2%和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母亲不同分娩年龄、文化程度、肝炎病程、分娩方式,HBV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7、0.07、2.67、0.35,P均>0.05);儿童不同性别、胎龄、体重、胎次,HBV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69、0.48、0.00、1.10,P均>0.05)。结论 对HBs Ag阳性母亲所产新生儿实施Hep B和HBIG联合免疫且开展抗体水平监测可及时发现易感儿童,进行再次免疫可提高阻断成功率。

    2024年08期 v.35 567-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56 ]
  • 2015—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张秀娟;赵耀;程鹏飞;

    目的 了解信阳市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分布特征,为丙型肝炎(丙肝)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3年南阳市丙肝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筛选丙肝病毒载量(HCV-RNA)≥1.0×10~3IU/mL病例的血清样本,进行HCV基因型检测,描述性分析基因型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及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795例丙肝病例血清样本中,共检出1、2、3、6等4种HCV基因型,1b、2a、3a、3b、6a等5种基因亚型。主要为1b型646例(81.26%),其次为2a型138例(17.36%)。不同性别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5,P>0.05)。1型基因15~<31岁构成比最高(100.00%),41~<51岁年龄组最低(77.46%);2型基因在41~<51岁年龄组构成比最高(19.72%),15~<31岁年龄组最低(0.00%)。2015—2019年检出1b型和2a型2种亚型,2020、2022、2023年分别新增3a型、6a型、3b型和混合型。11个县区丙肝患者基因型均以1b型为主,构成比为58.00%~95.65%。结论 2015—2023年信阳市丙肝基因型主要以1b型和2a型为主,2020—2023年逐渐增加至4种基因型、5种基因亚型。在丙肝治疗前推荐进行HCV分型检测,以便临床选择基因型特异性方案,对减轻疾病负担有重要意义。

    2024年08期 v.35 572-574+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9 ]
  • 2014—2023年河南省焦作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王三凤;田争;原跃礼;王军;

    目的 了解河南省焦作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3年焦作市乙肝疫情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3年焦作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30 535例,年均发病率87.18/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740.00,P<0.05),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512.78,P<0.05)。诊断分类报告以慢性乙肝为主,占94.78%(28 940例)。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县(市、区)依次是武陟县(6 903例)、沁阳市(3 364例)和孟州市(3 142例),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修武县(111.96/10万)、马村区(109.94/10万)和武陟县(102.02/10万)。男性发病率为111.58/10万(20 255例),高于女性的60.93/10万(10 280例)(χ~2=173.00,P<0.05);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值分别为738.52、206.21,P均<0.05)。发病年龄集中在30~<60岁,占总病例数的63.66%(19 440例)。报告病例中,农民占66.20%(20 211例),家务及待业者占20.61%(6 293例)。结论 焦作市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报告病例数较高,仍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建议加强乙肝监测,以进一步有效降低发病率。

    2024年08期 v.35 575-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39 ]
  • 2021—2023年河南省漯河市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贾孝提;

    目的 了解漯河市居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和免疫水平,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1—2023年在漯河市居民中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进行定性检测,分析三种指标阳性率。结果 共调查1 295人,2021—2023年漯河市居民HBsAg、HBs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1.78%、74.05%、9.65%,不同年份HBsAb和HBc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775、24.049,P均<0.05),不同年龄组HBsAg、HBsAb、HBc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400、173.540、211.074,P均<0.05),HBsAg阳性率男性(2.55%)高于女性(1.05%)(χ~2=4.162,P<0.05),农民的HBsAg和HBcAb阳性率分别为4.68%,26.90%,高于其他职业人群(χ~2值分别为27.954、59.854,P均<0.05)。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中,HBsAb阳性率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χ~2_(趋势)=65.184,P<0.05),且HBsAb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人群(χ~2=24.747,P<0.05),60~79岁年龄组HBsAb阳性率最低(46.94%)。结论 漯河市居民乙肝控制效果良好,但应关注男性、农民和较高年龄组等重点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2024年08期 v.35 579-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3 ]

论著

  • 2018—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新报告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孔继连;韦陶;谭寿南;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柳州市新报告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2年柳州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新报告HIV/AIDS病例5 552例,年均晚发现比例为52.20%,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18年的53.31%下降至2022年的47.38%(χ~2_(趋势)=16.272,P<0.05)。新报告病例中3 564例分布在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县,占64.19%;男性3 941例,占70.98%;≥45岁4 099例,占73.83%,≥55岁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29.746,P<0.05);职业以农民、家政/家务/待业者为主,分别占60.88%(3 380例)、20.84%(1 157例);小学及以下学历2 903例,占52.29%,初中1 803例,占32.47%。异性性传播占93.34%(5 182/5 552),学生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占65.79%(50/76);≥35岁中男性病例非婚商业接触感染占55.25%(1 805/3 267),女性病例非婚非商业性接触感染占66.73%(1 059/1 587)。病例主要来源于其他就诊者检测2 608例,占46.97%;术前检测994例,占17.90%,咨询检测948例,占17.07%。结论 柳州市HIV/AIDS晚发现比例较高,以性传播途径为主,今后柳州市艾滋病防治应重点关注男性、≥45岁、农民、家政/家务/待业等人群,落实艾滋病扩大检测工作,促进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2024年08期 v.35 583-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2 ]
  • 建立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方法

    肖东民;路菊梅;

    目的 建立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测定顶空瓶中生活饮用水样本中4种三卤甲烷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并确定其具体参数,包括顶空进样器加热箱(70℃)、定量环(80℃)、传输线(90℃)、气相色谱仪进样口(250℃)、柱温(110℃)、检测器(250℃)。其它参数包括平衡时间(30 min),分流比(10∶1)和色谱柱流量(2.0 m L/min)。结果 选用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三氯甲烷(CHCl_3)、二氯一溴甲烷(CHBrCl_2)、一氯二溴甲烷(CHBr_2Cl)和三溴甲烷(CHBr_3)的检出限分别为0.081、0.045、0.048和0.123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0.999 9,精密度试验相对偏差(RSD)为1.27%~2.38%,加标回收率为91.7%~109.8%。结论 该方法分析速度快、检出限低、精密度及准确度高,为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灵敏的方法,非常适合在基层实验室应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4年08期 v.35 589-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1 ]
  • 2020—2022年郑州市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及人群和犬只感染情况

    张月泉;牛卫东;陈伟博;杨成运;鲁德领;高利华;刘颖;陈伟奇;

    目的 了解郑州市内脏利什曼病的病例分布,流行区人群和犬只利什曼原虫感染现状以及媒介白蛉的密度,为内脏利什曼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郑州市内脏利什曼病病例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以病例为线索,对有本地病例的12个自然村开展疫点调查与处置,采集病例所在村风险人群和犬只的静脉血样,使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人和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在传播季节5—9月,采用灯诱法在不同生境开展白蛉密度调查。结果 2020—2022年郑州市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例2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3/10万。病例主要分布于5个市(区)的12个乡镇。全年无明显季节发病高峰。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72岁,年龄中位数39.7岁。重点人群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0.26%(3/1 170),犬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29.86%(284/951),5个市(区)之间的犬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58,P<0.05),表明不同的感染率可能与区域因素相关。共捕获中华白蛉3 497只,其中雌蛉3 084只,占88.2%,平均密度为4.2只/(灯·夜),5个市(区)之间的中华白蛉平均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513,P>0.05),提示媒介分布相对均匀。然而,各市(区)间不同生境白蛉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433,P<0.05)。结论 郑州市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较高,应加强监测,积极查杀病犬,严格驱蛉灭蛉,防止进一步扩散。

    2024年08期 v.35 595-598+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9 ]
  • 2018—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刘国清;

    目的了解2018—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常住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和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评价和调整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自2018年起,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连续5年抽取鹤壁市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分析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02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2022年鹤壁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5.17%增长至29.66%(χ~2_(趋势)=237.60,P<0.05)。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值分别为111.32、451.84、44.41,P均<0.05),累计增长量最高的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0.07%);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等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值分别为109.33、189.48、340.65、14.88、148.58、204.51,P均<0.05),5年累计增长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慢性病防治(18.81%)、健康信息(16.35%)、科学健康观(14.52%)、传染病防治(12.12%)、基本医疗(11.45%)、安全与急救(4.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2018—2022年鹤壁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升高,今后要持续加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24年08期 v.35 599-603+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4 ]
  •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

    马岚;任宏伟;

    目的 分析洛阳市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2022学年在洛阳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0所中小学校,采用《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评价计分表》及自行设计的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调查表对选取的中小学校进行教学环境卫生状况调查及监测,根据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合格组和不合格组并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021—2022学年监测的洛阳市120所中小学校中,95所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合格,合格率为79.17%,其中小学81.11%(73/90),中学73.33%(22/30)。黑板的尺寸和反射比、黑板面的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的合格率分别为48.47%、60.00%、57.50%、52.92%;黑板尺寸的合格率中学(40.56%)低于小学(51.11%),教室人均面积合格率中学(82.78%)高于小学(75.56%)(χ~2值分别为6.022、4.021,P均<0.05)。25所教学环境卫生监测不合格学校中,乡镇学校、乡村学校、无预防性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管理部门检查频率1次/月、教师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知晓情况差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6.00%、52.00%、56.00%、60.00%、4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乡镇学校(OR=6.838,95%CI:1.302~35.904)、乡村学校(OR=8.141,95%CI:1.580~41.936)、无预防性卫生监督(OR=4.736,95%CI:1.553~14.441)、学校卫生管理部门检查频率低(OR=3.679,95%CI:1.220~11.096)、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知晓情况差(OR=4.776,95%CI:1.392~16.386)是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不合格的危险因素。结论 2021—2022学年洛阳市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总体水平良好,但仍有部分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水平较低。乡镇乡村学校、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管理部门检查力度、教师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知晓情况是其教学环境卫生状况是否合格的影响因素。

    2024年08期 v.35 604-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68 ]
  •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产业职业健康素养干预效果分析

    江建梅;王月;

    目的 比较采取健康干预措施前后南阳市第二产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OHL)水平,分析职业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方法 2023年按照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南阳市第二产业3个重点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家中小微型企业开展健康科普教育干预。以一线劳动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期调查,干预对象选取抽样企业中未参与前期调查的劳动者,采用《全国重点人群OHL监测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干预前后OHL水平。结果 干预前,南阳市第二产业劳动者总体OHL水平为19.37%,干预后为7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279,P<0.05)。干预后,4个维度OHL水平均有提升: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OHL水平从68.57%提高至81.69%(χ~2=20.888,P<0.05),职业健康法律知识OHL水平从21.90%提高至73.23%(χ~2=227.395,P<0.05),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OHL水平从8.89%提高至67.08%(χ~2=287.782,P<0.05),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OHL水平从46.98%提高至81.69%(χ~2=122.569,P<0.05)。结论 干预后,南阳市第二产业总体和各维度OHL水平均明显提高;应进一步完善OHL调查及干预方法,多维度全面提升重点人群OHL水平。

    2024年08期 v.35 609-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0 ]
  • 2021—2022年河南省某地区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现状研究

    李晶晶;DAVIDLubasi Nalisa;孙宗立;

    目的 分析某地区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现状,为合理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年8月—2022年9月接受无创DNA产前检测的533名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结果异常检出率为2.63%(14/533),14例中,9例接受了电话随访和羊水穿刺,4例确诊异常:21-三体综合征2例、16号染色体异常1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确诊率44.44%(4/9)。174例(32.64%)参与者在预产期年龄超过35岁。妊娠中期孕妇选择无创DNA产前筛查的主要原因是高龄和唐氏筛查结果异常,分别占32.64%(174例)和32.46%(173例),自主申请仅占14.07%(75例)。无创DNA产前筛查电话随访配合率64.73%(345/533),其中低风险者中, 5.20%(27例)拒绝随访,低于结果异常者中拒绝随访的14.29%(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产妇和异常产前筛查结果是该地区无创DNA产前筛查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自愿申请率较低,需要提高人们对无创DNA检测及羊水穿刺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重要性的认识。

    2024年08期 v.35 613-616+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9 ]
  • 2021—2023年河南省托幼机构紫外线灯消毒状况调查

    高丽君;张叶;王安琪;张玉勤;刘吉起;

    目的 了解河南省托幼机构紫外线灯消毒状况,为紫外线灯的消毒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2023年对河南省18个城市256所次托幼机构进行调查,通过现场问卷收集托幼机构紫外线灯的管理和使用数据,并使用紫外线辐射照度计测量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结果 256所次托幼机构均配备有紫外线灯,教室是安装紫外线灯的主要场所(93.44%);消毒主要针对空气(98.05%)和物体表面(81.25%)。调查的161所次托幼机构中,85所次(52.80%)在采购紫外线灯时索要了产品合格凭证。256所次托幼机构中,143所次(55.86%)定期接受消毒工作督导,119所次(46.48%)定期开展辐照强度监测。共检测紫外线灯1 693支,辐照强度总合格率68.16%,合格率从2021年的53.02%(447/843)上升到2023年的84.36%(588/697),呈逐年升高趋势(χ~2_(趋势)=174.42,P<0.05);539支灯管不合格,其中辐照强度为0μW/cm~2的灯管189支,占不合格总数的35.06%。结论 河南省托幼机构虽然普遍使用紫外灯,但消毒效果仍存在管理不到位、辐照强度不合格等问题,应加强监测与使用管理,以确保紫外线灯消毒的效果。

    2024年08期 v.35 617-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4 ]

应用研究

  • 河南省洛阳市城区中学生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潘振山;张鹏媛;刘倩倩;孙宪波;崔永霞;刘向军;

    目的 调查河南省洛阳市城区中学生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3—5月,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市中学生抑郁症患者中NSSI进行筛查,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抑郁症患者中NSSI发生率差异,采用1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NSS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98名中学生中,抑郁症患者151名,抑郁症检出率为10.08%。抑郁症患者中伴有NSSI者36例,NSSI发生率为23.84%。其中,女性、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各24例(66.67%),家庭月收入≤6 000元26例(72.22%),童年创伤经历、问题家庭各23例(63.89%),中度抑郁16例(44.4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童年创伤经历(OR=12.219,95%CI:3.959~37.711)、问题家庭(OR=0.096,95%CI:0.030~0.302)、中度抑郁(OR=4.351,95%CI:1.290~14.681)和重度抑郁(OR=8.184,95%CI:1.980~33.825)是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发生NSSI的影响因素。结论 洛阳市城区中学生抑郁症患者NSSI发生与童年创伤经历、家庭环境、抑郁症状严重度等有关,应综合评估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

    2024年08期 v.35 6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0 ]
  • 2013—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贠赟;杨爽;孙清洁;韩丹;王亚辉;

    目的 分析开封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开封市15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相关信息,分析病毒载量结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1 264例病例中,经过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50拷贝/m L的占86.4%,50~1 000拷贝/m L的占7.1%,≥1 000拷贝/m L的占6.5%。病毒学治疗失败112例(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66岁、≥66岁[以15~<41岁为参照,41~<66岁、≥66岁OR值(95%CI)分别为2.057(1.308~3.234)、3.206(1.499~6.859)],确证到开始治疗时间>12个月[以≤1个月为参照,>12个月的OR值(95%CI)为2.436(1.363~4.355)]发生病毒学治疗失败的风险更高;治疗时间1~<3年、3~<5年、>5年[以<1年为参照,1~<3年、3~<5年、>5年的OR值(95%CI)分别为0.196(0.111~0.346)、0.190(0.108~0.335)、0.127(0.072~0.222)]发生病毒学治疗失败的风险更低。结论 开封市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应加大宣传,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关注40岁以上患者,定期随访检测,加强医患沟通,确保患者得到长期规范的治疗。

    2024年08期 v.35 626-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0 ]
  • 2011—2023年河南省卫辉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分布特征

    朱建勇;杨勇;张晓丽;

    目的 分析卫辉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特点与长期趋势,为学校卫生儿童生长发育相关工作开展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2011—2023年卫辉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分析6~14岁学生身高、体重指标变化特点。结果 2011—2023年共调查卫辉市6~14岁在校中小学生757 509人,其中男生402 940人,女生354 569人。男生和女生身高增长高峰分别在12岁和10岁,分别比前一年龄组平均增高6.76 cm和6.43 cm,男生身高在12岁超过女生(t=11.343,P<0.05);男生和女生体重增长高峰分别在13岁和11岁,分别比前一年龄组平均增重5.13 kg和4.96 kg。从2011年到2023年,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男生和女生身高增长最多的分别是11岁组(6.26 cm)和10岁组(6.48 cm),体重增长最多的分别是13岁组(5.13 kg)和11岁组(5.59 kg)。结论 2011—2023年卫辉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呈现升高趋势,且男女生长发育高峰不同。

    2024年08期 v.35 63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3 ]

卫生监督监测

  • 2021—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

    朱明宇;赵芳;陈幕华;朱金山;

    目的 了解开封市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中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为明确职业健康工作重点、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和河南省职业健康技术质量控制中心平台,收集2021—2022年开封市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中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报告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谷丙转氨酶等一般健康检查指标和噪声、苯等专项指标异常情况。结果 2021—2022年开封市辖区内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分别为10 645、15 174人,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分别为0.02%(2/10 645)、0.01%(1/15 174),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分别为1.09%(116/10 645)、1.23%(187/15 174);接触矽尘、苯、噪声、电焊烟尘作业人员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061和44.822,P均<0.05)。2022年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检出率为5.62%(396/7 048),高于2021年的3.62%(177/4 885)(χ~2=25.128,P<0.05);苯作业人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2021年[5.33%(68/1 275)比2.69%(31/1 152)、5.77%(61/1 057)比2.52%(29/1 152)](χ~2值分别为10.799和14.931,P均<0.05)。2021—2022年新报告重点职业病3例。结论 开封市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和苯,职业健康检查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管理,推进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2024年08期 v.35 635-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04 ]
  • 2022—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

    何旺杰;李莉;许国选;李永忠;

    目的 了解南阳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探讨影响水质卫生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2023年分别在南阳辖区内设置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调查监测点供水单位基本情况,并于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1次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2023)进行微生物、毒理、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等检测,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022)限值进行评价。结果 2022—2023年南阳市共调查302个供水单位,小型规模供水单位259个,占85.76%;农村275个,占91.06%;地下水272个,占90.07%;水处理方式仅消毒217个,占71.85%;二氧化氯消毒253个,占83.78%。共检测2 330份水样,合格2 118份,合格率为95.19%,城市饮用水合格率(98.94%)高于农村(94.25%),地下水合格率(96.44%)高于地表水(87.87%),饮用水合格率常规处理(97.49%)、沉淀过滤(95.69%)、仅消毒(94.79%)高于不处理的(90.63%)(χ~2值分别为18.03、46.34、14.34,P均<0.05)。不合格指标有8个,各指标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0,P<0.05);菌落总数、硝酸盐氮和总大肠菌群不合格率较高,均>1%。结论 南阳市城市饮用水合格率高于农村,水处理工艺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微生物指标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水源保护、水质消毒和供水卫生管理,进一步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

    2024年08期 v.35 639-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08 ]
  • 下载本期数据